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39篇
  免费   480篇
  国内免费   599篇
林业   635篇
农学   361篇
基础科学   296篇
  1894篇
综合类   2465篇
农作物   237篇
水产渔业   151篇
畜牧兽医   633篇
园艺   83篇
植物保护   563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108篇
  2022年   177篇
  2021年   196篇
  2020年   200篇
  2019年   209篇
  2018年   167篇
  2017年   223篇
  2016年   322篇
  2015年   277篇
  2014年   325篇
  2013年   380篇
  2012年   532篇
  2011年   517篇
  2010年   384篇
  2009年   434篇
  2008年   384篇
  2007年   483篇
  2006年   374篇
  2005年   309篇
  2004年   225篇
  2003年   180篇
  2002年   151篇
  2001年   119篇
  2000年   118篇
  1999年   80篇
  1998年   60篇
  1997年   52篇
  1996年   48篇
  1995年   46篇
  1994年   52篇
  1993年   52篇
  1992年   23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24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19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3篇
  1983年   2篇
  1962年   2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干旱区五种野生观赏植物的引种栽培试验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本文采用不同催芽方法、育苗和栽培技术 ,对蒙古扁桃 ( Prunus mongolica Max-im.)、粗壮黄芪 ( Astragalus H oantchy Franch.)、沙冬青 ( Ammopiptanthus mongolicus ( Max-im.) Cheng f.)、山丹 ( L iliun pumilum DC.)和内蒙古野丁香 ( Leptodermis ordosica H.C.)五种分布于内蒙古西部具有观赏价值又为珍稀濒危植物的种子萌发特性、成苗特性进行了研究 ,同时进行了引种栽培技术的初步探索。结果表明 :蒙古扁桃和粗壮黄芪的种子经机械打磨处理后 ,在湿润的沙性基质中栽培效果较好 ,生长两年的植株移栽成活率较高 ;山丹在壤土中萌发率较高 ,异地移栽的山丹 ,如室内栽培 ,需进行春化作用和人工授粉才能开花、结果 ;沙冬青在沙性较强的基质及一定的湿度条件下栽培效果良好 ;内蒙古野丁香则在黏土中生长良好。  相似文献   
992.
探讨了区域雨水资源开发利用潜力的综合评价方法,并将集对分析理论应用于该研究,建立了区域雨水资源开发利用潜力综合评价模型。实例分析表明,该方法用于评价区域雨水资源开发利用潜力,方法简单,评价结果符合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993.
西北内陆棉区是我国最重要的主产棉区,对该棉区历年国审棉花品种进行科学分类和综合评价有利于国审品种资源的合理利用和棉花生产效率的提升。本研究采用GYT双标图分析对2003—2019年期间西北内陆棉区37个国审棉花品种的产量与霜前花率、纤维长度、比强度、马克隆值、枯萎病指数和黄萎病指数等性状的组合水平进行了综合分析和品种分类评价。结果表明,西北内陆棉区37个国审棉花品种可划分为3个特征明显的品种类型。其中,I型品种包括新陆早13号、中棉所49、新陆早21号、巴13222、新46、天云0769、Z1112、新石K18、J206-5、新石K21、禾棉A9-9、创棉508、H33-1-4、金科20、新K28、创棉512和J8031等17个品种,是产量与其余性状组合协调最好的品种类型,在生产上推广应用价值最高。II型品种产量和纤维品质表现一般,抗病性差,在当前生产上应用价值有限。III型品种的抗枯萎病性表现最好,但在其余性状上表现略差,综合生产应用价值有限,也许可作为抗病亲本应用。同时,根据各品种的理想指数筛选出创棉512、J8031、新K28、H33-1-4、金科20、新陆早13号和创棉508等综合表现优良的品种,也鉴别出新陆棉1号、新陆早33号、创棉501号和新陆早51号等综合表现相对略差的品种。本研究采用的GYT双标图分析方法是基于“产量-性状”组合水平对品种进行综合评价和分类研究,产量-性状组合之间的相关关系更加简单,多数组合间表现显著正相关,更适用于品种的多性状直观选择和综合评价,通常比先前的GT双标图解释的变异比率高,双标图模型拟合度更好,结果更可靠。本研究采用GYT双标图分析方法对西北内陆棉区国审品种的分类研究揭示了该棉区国审棉花品种的分类特征和应用价值,为本区的国家棉花品种试验审定提供了借鉴,也为其他作物品种的类似研究提供了范例。  相似文献   
994.
陕北枣林土壤动物功能类群及其害虫生态调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陕北枣林研究区域内,以土壤动物为研究对象,采取野外调查取样、定点动态观测与室内鉴定分类的研究方法,选取了延安万花山、延川县、清涧县、佳县枣林4个样点7个样地,于2007年3月、6月、9月、11月,对土壤动物功能类群进行了初步研究。陕北枣林土壤动物可划分为植食性、捕食性、腐食性、枯食性、菌食性土壤、杂食性土壤动物6个功能类群,基于土壤动物功能类群与枣林病虫害生态调控的内在关系,建构陕北枣林害虫生态调控体系,为深入探讨土壤动物与枣林害虫生态调控的关系提供基础资料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95.
山东中部全新世环境演变与人类文化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新世环境演变及其气候事件对古文化发展的影响是目前环境考古研究的热点。根据山东中部龙山镇山城村全新世黄土-古土壤及埋藏文化层的关系,利用色度、磁化率、粒度、碳酸钙含量等气候替代指标,揭示了全新世气候演变,早期(11500 a B.P.~8500 a B.P.)变暖,中期暖湿(8500 a B.P.~3100 a B.P.)和后期(3100 a B.P.以来)逐渐转凉,其中大暖期记录了3次气候寒冷事件。通过分析全新世气候阶段性、气候事件与古文化时空的耦合关系发现:在全新世最为暖湿的阶段(8500 aB.P.~4000 a B.P.),依次发展了后李文化、北辛文化、大汶口文化和龙山文化。其中,8200 a B.P.、5500 a B.P.气候事件没有对文化发展产生明显负面影响,反而对文化发展起了一定催化剂的作用。4000 a B.P.气候事件在剖面中表现明显,来自北部、东北部的大量风沙使淄博、潍坊等地龙山人的生存环境急剧恶化,进而使喜暖湿的稻作农业受到极大摧毁,人地资源矛盾突出,导致优秀的龙山文化被古朴的岳石文化所取代。  相似文献   
996.
通过设置在甘肃省定西市李家堡镇的不同耕作措施试验, 利用CO2分析仪、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对双序列轮作次序下春小麦地、豌豆地生育期内CO2、CH4和N2O通量进行了测定。试验结果表明: 4种耕作措施下春小麦地和豌豆地在生育期内均表现为CO2源、N2O源和CH4汇的功能。传统耕作不覆盖、免耕不覆盖、免耕秸秆覆盖和传统耕作结合秸秆还田下, 春小麦生育期内平均土壤CO2通量(μmol·m-2·s-1)分别为0.203 6、0.221 2、0.241 8、0.224 9, CH4通量(mg·m-2·h-1)分别为-0.041 6、-0.078 0、-0.081 8、-0.053 7, N2O通量(mg·m-2·h-1)分别为0.089 1、0.069 2、0.046 1、0.065 6; 豌豆生育期内平均土壤CO2通量(μmol·m-2·s-1)分别为0.273 6、0.261 6、0.218 1、0.236 0, CH4通量(mg·m-2·h-1)分别为-0.055 0、-0.073 7、-0.066 2、-0.054 5, N2O通量(mg·m-2·h-1)分别为0.123 4、0.084 7、0.080 6、0.035 0。少免耕及小麦秸秆覆盖有利于减少土壤CO2排放通量, 免耕不覆盖、免耕秸秆覆盖及传统耕作结合秸秆还田均能不同程度地增加CH4吸收通量、减少N2O排放通量。综合来看, 免耕不覆盖、免耕秸秆覆盖和传统耕作结合秸秆还田3种保护性耕作措施有助于减少土壤温室气体的排放量。春小麦地CO2通量随着土壤温度、土壤含水量的逐渐升高而增大; CH4吸收通量随着土壤含水量的逐渐升高而增大, 而随着土壤温度的逐渐升高而减小。豌豆地CO2通量的变化与土壤含水量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关系; 而春小麦地N2O通量则与平均土壤温度呈显著正相关, 豌豆地则为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997.
黄土高原水蚀风蚀交错区生态环境脆弱,河川基流量的多少及其变化对维持该区生态系统健康具有重要意义.利用黄土高原水蚀风蚀交错区窟野河流域多年实测径流资料,研究国内外常用的滑动最小值法、HYSEP法和数字滤波法3类共8种自动基流分割方法在该研究区的适用性.结果表明:1)8种方法所得年均基流指数差异较.大,最大为0.651 5...  相似文献   
998.
华北山前平原农田生态系统氮通量与调控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针对华北太行山前平原冬小麦-夏玉米轮作农田, 研究农田常规施肥[400 kg(N)·hm-2·a-1]条件下作物氮素吸收与损失通量过程, 并根据各氮素输出通量特征开展管理调控。研究结果表明, 全年小麦-玉米轮作农田系统氮输入总量为561~580 kg(N)·hm-2, 输出量468~494 kg(N)·hm-2, 两季作物总盈余86~93 kg(N)·hm-2, 其中有机氮为24~36 kg·hm-2。氨挥发和NO3--N 淋溶损失是该区域农田氮素损失的主要途径, 是氮肥利用率低的重要原因。平均每年因氨挥发而造成的肥料氮损失量为60 kg(N)·hm-2, NO3--N 淋溶损失量为47~84kg(N)·hm-2, 两者占施肥总量的30%。每年因硝化-反硝化过程造成的肥料损失很小, 仅为5.0~8.7 kg(N)·hm-2。通过施肥后适时灌水、合理调控灌水时间与用量, 以及利用秸秆还田与肥料混合施用等管理措施可改善氮素的迁移和转化规律, 有效减少氨挥发和NO3--N 淋溶损失, 并结合缓/控释肥与精准施肥技术, 充分利用土壤本身矿质氮素, 可有效提高养分利用效率和作物产量, 改善农田生态环境与促进农业持续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999.
南方花岗岩红壤典型区土壤有机质的空间变异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野外实地调查与室内试验,以长汀县为研究区,在GIS的支持下,运用地统计学方法分析南方花岗岩红壤典型区表层土壤有机质的空间变异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有机质质量分数总体水平中等并具有中等的空间相关性,平均为2.73%;变异系数为72.73%,属中等变异;由空间自相关部分引起的空间变异性程度较大,C0/(C0+C)值为47.13%,变程为21.48km;在空间分布上呈现四周高中间低的分布特征,在中部地区形成连片的低值区,西部有机质质量分数整体较高,存在最高值。研究成果可为南方花岗岩红壤侵蚀退化地的生态恢复与重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00.
为探讨南疆棉区棉花化学打项技术,以减轻棉花栽培的劳动强度,作者于2013年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三师农业科学研究所试验基地,利用烟草抑芽剂氟节胺进行棉花化学打顶试验。结果表明:施用氟节胺处理与对照相比,在一定程度上可有效控制棉株的生长;其产量略低于对照,株高高于对照,果枝层数增加,但空果枝数、脱落数增多;绒长变短,不孕籽率增多,单铃重量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